首页 > Bwin体育
必修选项课程简介(16门)
 

“篮球”课程简介(Basketball)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篮球运动是用球向悬在高处目标进行投准比赛的球类运动。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的基础战术配合,了解基本的篮球裁判规则和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愿意参与篮球活动,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篮球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篮球专项教学,以“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质量和运用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和运用战术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勤奋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重点是发展弹跳、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品质,使学生不但掌握篮球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并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排球”课程简介(Volleyball)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通识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通过排球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排球的脚步移动、传球、垫球、扣球、发球、拦网等技术;基本了解“四二”配备下的进攻战术与防守战术;全面发展学生弹跳、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素质。最后进行技术和专项素质双重考核,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技术考核内容是垫球、传球和发球,专项素质考核是50米跑和三米移动,考核分两学期进行。教学中除使学生在掌握排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战术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品质,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足球”课程简介(Football)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相互进行攻防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本课程以足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中的各种踢球、停接球、运球、头顶球和抢截球技术,各种“二过一” 战术打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重点是发展弹跳、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素质,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

通过足球专项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质量和运用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和运用战术能力。通过一定的裁判实践,能够独立担任足球比赛裁判工作。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勤奋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在达到足球专项课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和足球基本技术、战术的熟练程度,并能在比赛中加以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较复杂的技术和战术,了解快、全、准、狠及整体性的技、战术的特点。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提高足球运动竞技水平。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乒乓球”课程简介(Table tennis)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乒乓球运动是由两名球员或两队球员手持球拍在中间隔一球网的球台两端,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乒乓球运动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等特点,能培养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及判断反应的心理素质。

乒乓球课主要讲授乒乓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基本规则,引导学生乒乓球入门,初步掌握正手攻球、推挡球和发球技术。侧重体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一定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

通过乒乓球专项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重点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促进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及灵敏性,改善心血管系统。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素质。通过一定的裁判实践,能够独立担任乒乓球比赛裁判工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品质。使学生在掌握乒乓球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网球”课程简介(tennis)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网球运动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网球运动是用球拍隔网对击球的对抗性项目,是富有乐趣、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强等特点,既可以培养人们动作迅速,判断准确,反应快并能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对发展协调性有积极作用。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网球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网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准备姿势、握拍方法、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反手切削、网前截击球、放小球、挑高球、高压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和单打、双打等基本战术。了解网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通过打网球可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交流球艺、开展社交活动。并在实践中运用,使学生达到经常锻炼身体,终身受益的目标。

“健美操”课程简介(Aerobics)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健美操运动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经过再创造,按照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的要求组编成操,在音乐伴奏下达到增进健康、培养正确体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种锻炼手段。本课程是为本校一、二年级各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健美操课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健美操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健美操专项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重点是发展协调、力量、灵敏、柔韧、有氧耐力等素质;通过健美操专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健美操基本步法及基本动作,学会自编操,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锻炼顽强、机智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品质。从而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体育舞蹈”课程简介(Sport Dance)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体育舞蹈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摩登舞华尔兹和拉丁舞伦巴,并介绍体育舞蹈其他舞种。体育舞蹈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育舞蹈专项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重点是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舞蹈基本技术动作,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品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街舞”课程简介(Hip-hop dance)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街舞,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舞蹈出现在街头,不拘于场地器械,所以被称为街舞。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街舞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街舞专项教学,使学生掌握街舞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全面发展。街舞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身体各关节及肌肉群的练习、身体协调性练习及乐感的培养、FUNK基本步法练习、HIP-HOP基本技术练习及健身街舞套路的学习;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在街舞专项技术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培养学生进行街舞创编,提高街舞欣赏水平,了解街舞运动的文化内涵,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勤奋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

“武术”课程简介(Wushu)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它是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几乎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萌芽,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发展。作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独具风格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强身健体、养精益神、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的实际功效,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武术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武术专项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武术运动中1-2种套路动作以及主要运动形式。达到运动时手到眼到、手脚相随、上下协调、形神兼备、节奏鲜明、动静结合的特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重点是发展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协调等素质,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以及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这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拳击”课程简介(BOXING)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拳击是一项在一个正方形的围绳比赛场中,佩戴特制的柔软手套,在一定规则和条件限制下通过双手进行击打搏斗的一项紧张、激烈、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拳击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拳击课以专项教学为主,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基本素质;其次通过模拟对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让学生掌握拳击基本技术动作和出拳要领的同时,了解对抗格斗的常用方法,达到评估自己与他人的对抗能力,提高健身与防卫的知识,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品质,使学生在掌握拳击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跆拳道”课程简介(taekwondo)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跆拳道是一项运用手足技术、重在足技进行搏击格斗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品势、搏击、功力检测三部分。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跆拳道的教学与训练,以修身养性为基础,以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使练习者在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通过跆拳道的练习,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全方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以及对提高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有其良好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掌握跆拳道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攀岩与拓展”课程简介(Rock climbing and  Outward)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攀岩运动是借助各种安全保护装备、利用人本身的攀爬本能,攀登各类岩石峭壁及人工岩壁的运动;拓展训练是在设定的情景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完善人格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本课程是为本校本科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攀岩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攀岩运动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和意义;掌握绳结技术和攀岩保护方法;掌握攀登技术、下降技术,培养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及团结互助、超越自我的精神;拓展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参加拓展运动的基本技术及操作方法,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其团队精神;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攀岩与拓展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轮滑”课程简介(Roller skating)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轮滑运动俗称“滑旱冰”,是穿着有轮子的轮滑鞋在坚实的地面上滑行的一项运动。轮滑运动是一项全身的运动,健身性强,不仅能增强臂、腿、腰、腹的力量和各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平衡能力,而且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和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轮滑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以及安全常识。使学生掌握轮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增加学生对此项运动的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能储备。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轮滑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果断的判断能力和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作风。

“健身健美”课程简介(Bodybuilding)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健身健美是跟据人类遗传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结合美学等科学,通过徒手和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和方法惊醒锻炼,以增强体质、发达肌肉、改善体形、陶冶情操、促进人体健美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健身健美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健身健美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教学及辅导方法,能够结合本项目的特点,训练和指导健身健美活动,具备健身健美运动的竞赛、管理的工作能力。

健身健美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健身健美概述、人体美的标准与评价方法、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健身健美竞赛、健身健美雕塑技法、健美健美原则与方法、健美训练最佳动作与锻炼方法、体重的控制。健身健美课的主要任务:通过专项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重点是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素质、让学生掌握健身健美内容与方法,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制灵活、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品质,使学生在掌握健身健美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适能”课程简介(Physical Fitness)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30

讲授学时:13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体适能是指身体适应生活、活动与环境(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的综合能力。因个人需求不同,分为运动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心血管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运动体适能,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主要是衡量竞技运动选手的。对于学校体育而言,主要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本课程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体适能课的主要任务是以田径教学为主并通过体操技巧和体能训练方法等教学内容,达到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基本素质,并通过专项考试标准。本课程通过实践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价值,体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帮助学生懂得怎样设计和实施个人健康体适能计划,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形成积极地锻炼兴趣,端正态度和行为,达到终身体育活动的目的。

“保健体育”课程简介(Health and Physical)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

学分:4

总学时:120

讲授学时:120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张晓军等主编,大学公共体育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保健体育是运用传统医学原理、保健学原理和传统养生方法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保健体育课是为本校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方诊断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教育课程。

保健体育课是以充分发挥体育功能与运用保健学原理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与体育疗法相结合作为康复手段,达到适应体育教育的目的。

本课程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开设健康理论、保健常识、有氧运动、乒乓球运动、太极拳运动等科目,并通过考试标准。通过授课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养生基础方法。配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注重智力、体力、能力以及身体适应能力的培养,使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培养坚忍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使学生具有完美的情操、强健的体魄,能够正确地进行自助和互助保健,有利于自我锻炼,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京ICP备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学院街467号邮编:065201电话:010-61591495